close
蘋果日報【陳瑩欣╱台北報導】
政府打房政策造成各銀行房貸業務大幅萎縮,各行庫房貸放款對象,已放寬至「前店面、後住家」的標的,貸款成數享有7成,利率條件也較低。
行庫主管說,若申貸民眾的名下沒有不動產,即使是店面,只要能夠主張購買的不動產是「自住」,貸款成數可以視為自用住宅,最高可享有7成以上的貸款成數。
投資用核貸僅4成
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主任徐佳馨表示,現階段銀行放款普遍較嚴,但對優質首購客戶與低總價標的相對友善,特別是自用客戶,申貸條件也較寬鬆。
銀行業者表示,若民眾申請貸款時主張「自用」,且名下沒有不動產,好的物件核貸空間可有7成以上的水準,但若主張為「商業投資用」,核貸空間僅約4成左右,落差非常大。
為此,名下沒有不動產又想投資店面的民眾,把店面與住家合併,並以自用住宅的名義來申請房貸,形成政府打房的灰色地帶。
除了貸款成數與利率有所差異外,房屋稅也有所不同,會計師表示,若民眾購買1樓的不動產,其中有部分自住、有部分是出租營業,稅務人員就會依營業和自住比例來課稅,最少會以課稅面積的6分之1做為營業稅課稅基礎。
全站熱搜